在推动民间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,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。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,3月27日,济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一行前来章丘,展开了一次深度考察与交流活动。通过实地参访、文艺展演、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证券资金杠杆,两地的文艺家们共同探讨了民间文艺的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实践。
### 文化的源泉,非遗工坊展现活力
考察活动的第一站是孙铁匠产业园,时间定在上午9时。这里,考察团成员们亲身感受到了章丘铁匠文化的独特魅力。在孙淑芹的带领下,大家参观了传统锻造工艺展示区,现场观看铁匠们熟练地打制刀具与农具,充分展现了这一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。在这里,传统与现代交织:孙廷保炊具有限公司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,注重创新与品质,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将手工锻造技术推向更广阔的市场。公司通过参与各类展览和公益活动,逐步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。
展开剩余80%作为第五代非遗传承人,孙淑芹不仅在传承技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同时也致力于公益事业,捐赠资金和物资,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。她的善行不仅在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,也为民间文艺事业的社会价值增添了光辉。济阳民协主席肖华在参观后表示,章丘铁匠的“工匠精神”和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,值得济阳区借鉴与学习。
### 新时代舞台,民间艺术焕发新生
接下来的活动,考察团来到了孙铁匠铺非遗文化广场,在这里,他们观看了由章丘民协主办的“民间文艺大舞台”演出。演出项目展示了章丘丰富的民间艺术,代表性节目包括由“苹果姐”和“章丘阿宝”创作与演出的歌曲《谁不说俺家乡好》和《好日子》。此外,章丘梆子曲目《龙凤呈祥》的精彩表演也为大家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体验。
这一舞台的建设不仅是民间艺术形式的传承,更是新时代舞台文化的有力展示。通过新媒体手段,章丘民协成功打破了地域限制,让民间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观众群体,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### 脑力碰撞,合作共赢
座谈会的环节则充满了思想的碰撞。章丘区民协主席孙淑芹以《扬帆奋进正当时》为题,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民间文艺协会的发展成果。她指出,章丘民协通过“非遗文旅”“文艺电商”等创新模式,成功推出了“石匣过半年戏剧节”和“三夏庆丰收晚会”等品牌活动,特别是2023年石匣村的文艺演出,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超过百万人次的观众,成功实现了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。
济阳民协副主席杜朋对章丘民协“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”的理念表示高度认同。他提到,济阳区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,拥有鼓子秧歌、小磨香油等丰富的非遗资源,希望两地能够在非遗数字化保护、文艺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。
在座谈会上,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,决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,定期开展联合采风、作品联展、人才互访等活动,推动章丘梆子与济阳鼓子秧歌的融合创新,共同探索“文艺赋能乡村振兴”的特色路径。此外,双方还计划在非遗传承、文艺创作和文旅融合等领域深入合作,进一步推动两地文化交流。
### 深化区域合作,谱写文化新篇章
本次考察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,也为两地文化的深度合作和友谊架起了桥梁。济阳民协秘书长杨佃选表示,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吸取章丘经验,进一步促进济阳民协的发展,共同书写黄河流域民间文艺繁荣发展的新篇章。
此次活动是济南市民间文艺界深化区域协同合作的生动实践。通过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济阳与章丘的文艺家协会将携手共建“文化传承创新共同体”,为济南建设“东亚文化之都”贡献民间文艺的力量。
发布于:山东省